浅谈中国海军“野马”级中型气垫登陆艇
722-Ⅱ型气垫登陆艇1988年10月在天津海河进行航行试验近日,最新的国产726型“野马”级气垫登陆艇3332号(题图)曝光南海某海训场。726型气垫登陆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中型气垫登陆艇,首艇于2009年12月下水。之前确认的“野马”级气垫登陆艇主要有舷号3320、3321、3322三艘,此次出现的是3332号,再结合以前网传的某船厂内至少有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的卫星图片,该型登陆艇被认为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中国海军气垫登陆艇的早期发展
中国研制气垫登陆艇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近50个科研院所及生产厂家开始了气垫船的项目原理研究和模型试验。有的还研制以陆地为主的试验性地面效应器或气垫车,取名为“飘行汽车”、“气垫汽车”和“气垫飞行器”。但实质上属于全垫升式气垫模型,而且当时这些试验品均未安装胶皮围裙,操控性能不佳,海上和陆地试验都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一直到1979年,722型试验气垫艇成功建成,其艇底四周安装有柔性围裙。该艇总重量68吨,可载重15吨,最高航速50节,续航力165海里。该艇设有垫升风扇、水密浮箱、着陆垫,采用燃气轮机,用螺旋桨推进。
据当时负责研制722试验艇的某船厂工人师傅介绍称,当时722试验艇平台调试需要较多压载铁,船厂仅有5吨的压载铁是远远不够的,还缺少10~20吨的相应重量。当时的经费并不宽裕,船厂没有采购压载铁,而土法上马用人工替代,几百号人,先称体重,按重量编好组,并按照口令站立指定区域。这种方法其实比压载铁还好,移动压载铁还要人工搬运,而人工压载移动位置非常方便,配合试验很快完成了任务,当时被工人师傅们戏称为“人工压载铁”。
之后通过改进动力系统,又研制了722-Ⅱ型气垫登陆艇。该型艇性能上有了较大提高,艇载武备配备2座双联装14.5毫米高平机枪,左右两舷各设置一座。但由于有效载荷较小等问题(仅相当于能搭载2辆5吨重的“解放”牌卡车的重量),722-Ⅱ型气垫登陆艇最终没有量产,不过该艇在大量的试验中,为中国海军研发新一代登陆艇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海军724型人员气垫登陆艇是国产首款批量建造的气垫登陆艇。该型艇是长方形平底构造船型,长约12米,前部为登陆兵舱,中间为驾驶舱,操控人员3人,后部为动力舱。采用两台德国BF12L913C型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40节。
按照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情,暂时不能发展现代两栖战舰,724型人员登陆艇由此诞生。该型艇通常由当时较为先进的国产072Ⅲ型坦克登陆舰搭载。724型艇重约6吨多,装载登陆兵9人,武备为12.7毫米机枪一挺。论证表明,该型艇在珊瑚岛礁登陆作战是可行的,基本上解决了我中/大型登陆舰不能直接上去、而小型登陆艇又去不了的南海海域的从舰到岸的近距离两栖登陆作战问题。该型艇1992年开始建造,1994年建成多艘,装备海军登陆舰部队供陆战队训练使用。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该型艇多次参加国内东南沿海重大演习任务,在央视媒体出境率都非常高。1995年10月,笔者时任海军南海舰队某登陆舰部队气垫登陆艇队指挥长,奉命率海军首支724型气垫艇队人员及装备参加全海军青岛新装备集训,历史上被称为人民海军建军史上的第二次海上阅兵,首次展示了舰载小型气垫登陆艇。当时路透社台北10月19日发布了“中国的军事演习引起台湾对防务的忧虑”的电讯,认为中国的演习展示了新研制的两栖登陆艇,对台湾构成了新的威胁等等。1989年10月在渤海湾抢滩的722-Ⅱ型艇
1996年台海演习中的724型艇,右二为本文作者
航行中的3332号气垫登陆艇
正在抢滩的3332号气垫登陆艇1996年3月“台海危机”期间,我军在东南沿海某海域举行三军实兵登陆演习,我艇队再次奉命参演,成为当时两栖登陆演练科目的“主角”。
然而,排水量仅为6.25吨的724型艇运载能力太小,实用性不佳,机械故障率偏高,这也是中国开始淘汰724型艇发展稍大型的726型中型气垫登陆艇的原因所在。
“野马”级726型气垫登陆艇的性能研判
据公开资料显示,726型气垫登陆艇的长度比美国的LCAC气垫登陆艇大了不少,宽度略小一些,满载排水量160吨,其装载甲板长度约为28.8米,最大宽度7.2米,最大载重量约在50至60吨之间,可搭载1辆99A或96式主战坦克,或2辆步兵战车,或80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航速超过50节。艇员编制通常为5~8人。
艇甲板前后设置了供人员与车辆上下的艏门、艉门跳板,艇艏前端两侧设置了系缆柱和防碰垫。驾驶舱按照国际惯例设置在艏部左侧,设置了监测左燃气轮机机舱舱门,供观察左机的运转。驾驶舱采用方形舷窗,视线较好,内有主副驾驶2人,其中主驾驶为军官编制,既要负责操作驾驶,也负责本艇的航海指挥业务,副驾驶为军士编制,既要保持通信联络的畅通,也要协助军官的操作业务和日常行政管理。驾驶室顶部设置了导航雷达天线、海事卫星天线、航行灯、应急灯、探照灯、球面圆柱体形通信天线等相关设备。驾驶室后部设置了气胀式救生筏。艇艏右侧是艇上工作生活舱室,可容纳5~6名艇员。其顶部前端设置了1具探照灯和1挺可收放式高平两用12.7毫米机枪,配置主副射手。射击区域后部是固定式倾斜旗杆,供悬挂军旗标志使用,同时配置工作灯,便于夜间航行和照明。工作生活舱二层甲板也设置有气胀式救生筏,右外舷有圆形舷窗,右内侧设置有进入右燃气轮机机舱的舱门。气垫艇左右两舷边各设置有一个主机舱,内有燃气轮机和排烟管各一套及传动散热等装置。左右两舷后部设置了离心式垫升风扇舱,内有垫升风扇和变速箱。艇左右尾部是动力风扇导管和变距螺旋桨以及螺旋桨防护罩。每个动力风扇导管后部设置有方向舵,共有4副方向舵。
艇内中间是运载甲板通道及停泊区域,首尾甲板下方是燃油舱,甲板中间有压载淡水舱,供艇内机械、日常生活用水。
726型“野马”气垫登陆艇是较为理想的登陆作战运输装备,它的高航速、两栖性大大提高了冲击上陆、抢滩速度,增大了战术突然性,上得去,突得破;可在冰雪、沼泽、礁滩上航行,也可在无码头设施的沿海岛屿停靠,诸如南海岛礁、东海岛屿,实施无码头的后勤补给;可用于浅滩、滩涂岛屿间巡逻警戒、交通运输、抢险救灾等任务。
有观点称,726型气垫登陆艇首艇服役于2009年底,然而事隔8年多才量产说明当时的技术瓶颈应该是动力机械设备以及驾驶人员还需熟练掌握,还有就是战术战法的运用与积累需要总结汇编成教材,供后续726型艇的人员学习与使用。
8年后量产,说明气垫登陆艇的动力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在不断下降,能够满足长航时快速航行。另外,国产071型船坞登陆舰可以在4级海况下,实施浮沉作业,使坞舱内进入的海水到达规定深度,方便726型气垫登陆艇等载具快速进出坞舱。然而气垫艇操控技能的娴熟程度需要大量实践与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安全驾驶气垫艇进出坞舱尾门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726型艇的驾驶舱位于艇艏左侧,气垫艇进出母舰尾门时驾驶员要目测艇艏与母舰尾门的间距,在艇接近母舰尾门时,为了安全驾驶,是杜绝使用动力推进器风扇的,这就靠全垫升状态下的艇体“一步到位”驶入母舰尾门最佳位置,缓慢进车驶入母舰的坞舱中,然后全垫升状态下艇体在坞舱中进行位置停放调整。确定停放位置后,坞舱内开始排水直到完全排干,这时气垫艇由全垫升转为半气垫状态,再逐步关闭发动机,降下全部气垫。726型气垫艇出坞舱较为方便,在坞舱内浮沉状态下,全垫升的726型艇调整位置至坞舱尾门最近处,在安全环境下启动风扇桨叶,倒车自行滑出坞舱尾门约20米处,这时气垫船就可以进入安全状态下的全垫升航行了。
驾驶技能上726型与724型有着明显的不同。726型个头大,操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726型的驾驶室不像724型一样位居中间,而是位于艇艏前左侧,这在目测估算间距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反复驾驶的实际经验,认真领会正确要领,是很难完成726型艇进出母舰的训练科目的。
726型艇的压载指挥调度人员负责指挥艇的搭载,“叫你坐东,你不敢坐西”,这是为了保证在全垫升状态下,气垫艇通过合理的搭载位置,安全装载人员与物资,以获得在海上航行的最佳状态,避免不对称的艇态。若出现“头重脚轻”的埋首、“原地打转”、航行中左右喷出水雾过大、“左右两舷一边倒”等现象都会影响气垫艇的正常航行。所以,在气垫登陆艇搭载物资与人员时要“讲规矩”,这也是乘坐气垫艇要服从压载指挥调度人员指挥的原因所在。
726型艇对中国海军而言是全新的登陆载具,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与磨合,需要相应的两栖舰船的搭载,国产071型船坞登陆舰就是较为理想的搭载726型艇的平台。1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能够搭载4艘726型气垫登陆艇,未来随着071型船坞登陆舰的陆续服役及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对726型艇的需求还会加大,以实现与拓展两栖登陆作战模式的新途径。
船坞登陆舰与气垫艇“缺一不可”的结合
传统的敞开门式的登陆舰艇只能在世界上15%的海岸进行登陆,而气垫艇可以在70%以上的滩头登陆。另外,传统登陆舰艇航速较慢只有20节左右,而气垫艇的速度可达到40节以上。倘若投送的距离较远,气垫艇的优势就越发凸显。常规登陆艇从母舰出发至岸滩跑一个来回,气垫艇可以跑两个来回,大大节省了换乘与输送的时间。所以,726型艇是071型船坞登陆舰的标准快速登陆载具。虽然船坞登陆舰能够搭载直升机实施垂直登陆,但直升机在运输大型装备上不如气垫登陆艇。若没有071型船坞登陆舰与726型登陆艇的有机组合,071型船坞登陆舰仅凭借它巨大的搭载能力很难完成由近岸到滩头“最后一千米”的人员与装备的投送任务,仅依靠直升机输送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这就会使现代两栖登陆舰快速登陆模式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现代两栖登陆作战投送力量中,071型船坞登陆舰与726型气垫登陆艇是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存在,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并存关系。
[编辑/山 水]
正准备进入船坞登陆舰坞舱的“野马”级气垫登陆艇 摄影/刘健
《兵器知识》2017年4月第4期 目录
- 越南人民军 37毫米高炮改进计划
- 详解俄罗斯士兵系统(下)
- 试卷高手/微博评刊/军迷堂
- 艰难撑起的“支点”——米格-35 战机
- 美航母南海挑衅的“三招九式”
- 美国式的主旋律——略评电影《血战钢锯岭》
- 美国 V-22“鱼鹰”实战首摔的背后
- 浅谈中国海军“野马”级中型气垫登陆艇
- 枪弹冷知识
- 形形色色的战术核武器(二)
- 巴基斯坦“巴布尔”3 潜射巡航导弹
-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团参谋长
- 印度国产新型“天空之眼”预警机
- 印度104星与多弹头导弹
- 兵器鉴赏(二)
- 兵器鉴赏(一)
- 俄罗斯T-80坦克改版大盘点
- 你了解VX毒剂吗?
- 中国步枪的仿制与研制(四) 中国 7.7 毫米快利步枪的夭折
- 与国产新型坦克登陆舰的亲密接触
- “前卫”亮剑国际赛场——记第41集团军某炮兵团中士潘国权
- 2017 年印度航展:“萧条中吹拂的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