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魅影新中国制式枪械

文/高 旭   2016-06-12 20:14:17


文/高 旭


◎ 安装三棱军刺的56式冲锋枪

1991年,代表苏联的锤头镰刀国旗落下,一个强大的国家分崩离析,中苏两国几十年的恩怨也画上句号。但是,回首五六十年代那段亲密岁月仍心怀敬意,苏联老大哥给予了中国大量帮助,尤其在国防工业领域,新中国的制式枪械上闪耀着苏式魅影,并在战争中屡立军功。

时间的指针拨回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然而,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基础几乎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与苏联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武器工业。正当百废待兴之际,朝鲜战争爆发,我国的武器装备还是万国牌,一些轻武器依靠苏联支援,主要有托卡列夫TT-30手枪、波波沙冲锋枪、德普轻机枪、SG43重机枪等。中国一方面使用苏联原装武器,一方面在国内进行仿制,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手枪元老54式

在苏联提供援助之前,中国的军工技术人员经过测量,得到了托卡列夫手枪的技术参数并进行仿制。虽然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多是作坊式生产,但还是仿制成功了51式手枪并列装,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由于51式手枪完全仿制苏联TT30手枪,一部分指战员感到该枪虽然威力大,但不适合中国人使用,直观感受是握把偏大。1954年前后,我国引进了托卡列夫手枪的全部图纸和生产线,同时一部分苏联专家来华指导设计生产,终于在1954年定型了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军用手枪,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大黑星”——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

54式手枪在我国的手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手枪,直到92式手枪出现,才逐步退出现役。它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闭锁方式为枪管摆动式,并设有空仓挂机,供弹具为8发单排弹匣。在设计定型时,考虑到中国士兵手型比较小,设计师将握把适当缩小。该枪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尤其是人机功效显著提高,在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越边界战争中均有不俗的表现。由于其使用7.62毫米大威力手枪弹,一般一至两枪即可毙敌,是优秀的自卫武器。截止到1987年,54式手枪的出厂编号已经达到35 000 000,足见其在中国制式武器中的重要地位。

极简主义54冲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志愿军使用的波波沙冲锋枪完全依赖于苏联进口,由于它火力持续性较强,成为志愿军战士最喜欢使用的武器之一,最典型的战例是长津湖战役,在雪地中打伏击的志愿军战士用的就是波波沙冲锋枪。


◎ 54式手枪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设有空仓挂机机构,如图处于空仓挂机状态


◎ 54式冲锋枪不完全分解状态,可见零件数极少


◎ 在这张上甘岭英雄阵地的经典照片中,志愿军战士所使用的就是54式冲锋枪


◎ 国产54式冲锋枪(上)和苏联产PPS-43(下)对比


◎ 完整状态的53式轻机枪,枪身上有铭文“五三式教练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该枪风采依旧,让人肃然起敬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人民军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53式轻机枪,图为该机枪在朝鲜战场的雄姿


波波沙冲锋枪有 3 种型号——PPSh-41、PPSh-42和PPS-43。PPSh-41的显著特征是采用71发弹鼓,该枪诞生于苏芬战争期间,苏军被芬兰的冲锋枪压制,斯大林命令研制一款新型冲锋枪,PPSh-41应运而生,全面超越芬兰,并在二战中大展雄风,在战场上上演了与德国党卫军MP38冲锋枪的精彩对决。后来苏联援助中国的冲锋枪就变成了改进型的PPSh-42和PPS-43,前者广泛用于抗美援朝战场上,改为32发弹匣供弹;后者考虑到新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较低的钢铁产量,大量采用冲压件,钢材消耗量仅仅是前者的一半。在中国设计定型后,被命名为1954年式7.62毫米冲锋枪。由于该枪枪管外有一层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又被中国士兵形象地称为“蚂蜂窝”。我们现在看雷锋持枪的照片,会发现就是这款枪。

54式冲锋枪采用的是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配备35发双排弹匣,口径7.62毫米,发射托卡列夫手枪弹,增加了握把,改为折叠托,使用时灵巧轻便。笔者从未见过这么简单的枪械,熟练的人20秒钟就可以完成全枪的基本拆装,零件结构极其简单,内部只有枪机和复进簧,而枪机铣削就可以成型。它的保险在扳机护圈前方,用食指推动即可解除保险,扳回回复保险状态,极为方便。该枪在结构和外形上与苏联原型枪基本一致,唯一不同之处是PPS-43握把的电木上标有“C”字母,代表苏联(CCCP),而国产54式则是“K”。后来我国引进了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该枪于1956年停产。

不朽战功53式

53式轻机枪 作为速射掩护火力,轻机枪方面我国仿制了苏联的德普轻机枪,命名为53式轻机枪。该枪只能连发,发射53式7.62毫米步/机枪弹,使用47发弹盘供弹,每一挺机枪配6个弹盘,分装在3个弹盘袋中,空枪重9.25千克,装满枪弹的弹盘重2.8千克,脚架可以折叠,下端采用尖形驻锄。

53式轻机枪是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援助志愿军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弹盘安装在枪身上侧,安装时先将弹盘前段卡住,然后将后端对准,用力一拍,弹盘即安装完毕。然而据志愿军老兵回忆,53式机枪火力虽然猛,但是向弹盘中压弹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此外,由于采用这种供弹结构,其拉机柄设置在枪身下侧,且枪机行程比较长,扳机力略大。枪口安装有喇叭状消焰器,用螺丝与枪管端口配合,螺丝的螺距很小,所以拆装比较麻烦。枪管外侧有孔状散热装

置,枪管装在正中,用一月牙状零件固定。如果重新安装枪管,该零件必须安装到位,否则枪管无法进入指定位置配合。其脚架用螺栓和螺母配合安装在枪管外侧,可以折叠,满足阵地战和冲锋的双重要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枪作为主要支援火力,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53式重机枪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国不但引进了德普轻机枪作为支援和掩护火力,还引进了SG43作为重机枪来使用,这一点在电影《上甘岭》中有所体现:八连长是机枪手出身,他所使用的机枪就是53式重机枪。

笔者起初以为53式重机枪就是将53式轻机枪的脚架拆除,并将枪身安装在装有护盾的枪架上,当真正见到这款枪时才明白,这俩根本不是同一款枪,毕竟那个时代还没有通用机枪的概念,两款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不奇怪了。

53式重机枪的原型SG43中型机枪(也叫“郭留诺夫”中型机枪)是标准意义上的中型机枪。因为相对于重机枪来讲,它还是小了那么一些。该枪是苏联在撤装马克沁机枪之后,国内自主研发的一款机枪。引进之后,我国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将SG43改装成为适合中国军人使用的重机枪——53式重机枪。

53式重机枪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枪身两侧有护盾,跟火炮相似,目的是为了降低机枪手受伤的几率。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转式闭锁机构,扳机形状与马克沁机枪的类似,弹链供弹,配有弹链箱,火力猛、威力大,可根据风偏修正射击。枪架使用的是轮式枪架,与马克沁机枪的三脚架有了明显的区别,初衷在于提高该枪的便携性。然而在实战当中,朝鲜半岛地势多山,轮式枪架不利于行军,不如之前解放军装备的马克沁,表现一般。后来在中印边界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中,该枪表现出了良好的可靠性,耐寒、耐潮湿,无论是高原还是热带雨林中,都发挥出了很好的火力优势。直到我军列装了1967年式通用机枪,53式重机枪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国开始了仿研制式枪族的艰辛历程。

守土功臣56式枪族

在这里就要说到1956年式7.62毫米枪族的研究史。1956年式枪族包括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机枪。由于此时新中国并没有自己设计枪械的能力,所以引进了苏联的图纸和生产线,分别仿制了CKC半自动步枪(英语中也叫作“SKS”)、AK47突击步枪以及RPD轻机枪。三支枪的零件几乎不通用,只有口径相同,使用的枪弹相同,但因都是在1956年定型,所以习惯上称之为1956年式班用枪族。

56式步枪 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以下简称“56式”)是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产物。二者的设计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因中苏军队的不同使用习惯而形成的。56式半自动步枪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军队使用万国牌武器时代的结束。

国内最早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的是296厂,现在很多56式步枪上都有296厂的标志,并且枪上的每一个金属部件都有各自的编号,体现了军工厂严谨的工作态度。值得一提的是56式步枪的刺刀最初采用的是苏联制式的剑型双刃刺刀,后来由于我军的“刺刀见红”的思想,将刺刀改为大名鼎鼎的三棱军刺:刺杀效果很好,被刺后伤口不易痊愈,杀伤率很高。但是功能比较单一,最终还是被剑型双刃刺刀所取代。随着63式步枪和81式枪族的出现,56式步枪渐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现在仅仅作为礼宾枪在使用。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的原型是苏联AK47突击步枪,之所以被称为冲锋枪,是因为我国当时对冲锋枪的定义与其他国家有区别。我国当时的思想比较保守,把这种发射中间型威力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为冲锋枪。AK47突击步枪是由苏联武器设计大师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杀伤力大,使用30发弹匣,可以手动调节保险、单发和连发模式。一般来说,为了发挥冲锋枪的火力优势,都会采用连发模式。该枪人机工效好,保险可以随时扳动。在解放军1959年的步兵师中,每个步兵班12人,其中班长与副班长携带56式冲锋枪,机枪手携带56式机枪,其他人携带56式半自动步枪,每人都要为机枪手携带一条弹链。

56式冲锋枪装备我军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6年,该枪族设计定型之后,全面装备解放军部队,后来我国军工走自主研发之路,63式步枪设计定型列装,56式全面撤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63式步枪在使用时出现了较多问题,于1975年撤装,这时我国已经没有可列装的新式武器,解放军战士们只得重新拿起56式枪族,所以我们在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战士们大多使用的是56式冲锋枪,直到81式枪族设计定型,装备部队,56式冲锋枪渐渐退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但是,作为一种出口武器,我国的56式冲锋枪做工精良,出口到许多国家,销量持续领先,甚至在一段时期内高于苏联原产的AK47。

56式机枪 全称是1956年式7.62毫米班用机枪,仿自苏联RPD轻机枪,使用的也是7.62毫米中口径枪弹。全枪(空枪)重7千克,是CKC的二倍,供弹具为100发弹链供弹,但是笔者所见的56式机枪的图片都像是下挂一个弹鼓,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它是弹鼓供弹,直到亲自拆解了这款机枪,才恍然大悟:它并不是普通弹鼓的结构,里面是一条弹链,弹鼓外形只是为了携行的方便。而且那也不是弹鼓,专业的名称叫“弹链盒”。


◎ 53式重机枪从外形来看像一门小钢炮,在其护盾右侧有一个缺口,便于射手瞄准


◎ 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不完全分解状态


56式机枪的杀伤力很是惊人。在500米内对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米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 500米仍有杀伤力。连发射击,进行火力封锁十分有效。

其实56式机枪也是良心之作,采用了护木而不是提把。笔者曾经尝试过拎起米尼米机枪进行射击,在枪管上方拎着提把多少有些别扭,但是有护木,托着感觉就是不一样。

另外,由于56式枪族射程远、威力大,所以在六七十年代曾作为民兵用的防空武器用来打飞机,我军还因此专门编写过教程,其实这也是当时缺乏防空武器的现状。

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56式枪族第一次参加实战,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完全压制住了印军使用的李·恩菲尔德非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班用机枪更是以优良的可靠性大显神威,加之印军的战术水平远不如解放军,我军轻松取得了中印边境战争的胜利,顺利夺回了被印度侵占的藏南的领土,可谓是印军克星,守土功臣。

空天卫士56高

虽然我国的民兵组织将56式枪族作为防空武器来使用,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专用的防空武器。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苏联ZPU-4四联高射机枪,并命名为1956年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用于我国领土防空作战。

顾名思义,该枪由4挺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枪身、58式四联高射机枪瞄准镜和枪架组成,枪架安装在四轮双轴车座上,用汽车牵引。瞄准镜安装在枪架上,其上装有照明装置,可在夜间瞄准射击。该枪结构较为复杂,需 6人(一个班)同时操控。全枪采用闭式弹链和弹箱供弹,实施自动射击,采用气冷式可更换枪管。

该枪充分体现了苏联人高超的机械设计和加工能力,而在新中国工业起步之初,我国兵工技术人员能加工制造出来也是难能可贵的。笔者曾经有幸接触并拆装过这挺机枪的实物,仅仅是四联装中的一支枪管,就重近20千克,单人拆装很困难。令笔者惊叹的是,该枪的复进簧由3根簧丝缠绕而成,弹性系数相当大,如果在拆卸枪尾时不小心失手,就会对人体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因为尾部装置的质量是很重的。


◎ 外形彪悍的56式班用机枪,该机枪机匣下方的弹链盒内装一条100发弹链


◎ 56式枪族在我军服役的时间比较长,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时我军使用的就是该枪族(左),到七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的时候,我军依旧在使用该枪族(右),可谓战功赫赫


◎1956年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整体状态,可以清晰地看到其4根枪管的相对位置和射手的战位,由于4根枪管的重量加起来接近80千克,所以装在枪车上由汽车牵引行进


56式四联高射机枪在枪管节套上有一个木制提把,用于更换枪管。另外,该枪的设计是向下抛壳,抛壳窗的盖子用夹簧固定在枪身上,用力拍下可盖死,用手向外抠可打开。

此外,我国还仿制了苏联的ZPU-2双联装高射机枪,定型为1958年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这两种机枪曾大量生产,同时出口、外援第三世界国家。我军曾装备,但在作战实践中发现其弹丸破坏力小、自动化程度低等,现已全部退出解放军现役部队。

昙花一现58式

我国之后又仿制了苏联的RP46 7.62毫米连用机枪,于1958年设计定型,命名为1958年式7.62毫米连用机枪。

该机枪从外形上看与53式轻机枪相似,但采用的是弹链供弹,使用7.62毫米步/机枪弹。该枪在连发射击时枪管会发热,平均每射击一发枪弹,枪管温度上升0.5摄氏度,一般采用气冷的方式来冷却,即增加枪管的表面积。该枪在枪管上增加了一个提把,类似于捷克生产的ZB26式轻机枪,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方便射手将机枪提起来射击,避免其手掌被过热的枪管烫伤;二是当用力逆时针旋转该提把时,可以迅速将枪管拆下更换。

然而,58式连用机枪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仿制品,因为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之后即停产,可以说是中苏蜜月期最后的产物。随后我国自主研发了67式轻重两用机枪,58式连用机枪逐步撤装,退出历史舞台。

取枪于敌79狙

20世纪60年代,我国制式武器的发展开始转向自主研究,期间研发了63式步枪和67式通用机枪,由于各种原因,63式步枪于1975年撤装,而67式通用机枪一直列装部队。后来,由于一场战争,我们开始了仿制苏联武器的新阶段。

这场战争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士兵缴获了越军使用的苏联德拉戈诺夫SVD狙击步枪,这让我国的军工技术人员眼前一亮,开始对缴获的SVD狙击步枪进行测绘,此时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工业基础。该枪于1979年设计定型,命名为1979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1981年列装部队,主要装备给边防哨所和陆军步兵狙击手,杀伤中、远距离上的敌方单个重要目标。

后来,部队士兵在使用该枪的时候发现瞄准镜和弹道之间存在偏差,同时还有其它的小问题,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弹道的实际情况修正了瞄准镜的分划,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985年重新定型生产,命名为1985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值得一提的是,85式狙击步枪并没有完全照抄SVD的240毫米膛线导程,而是采用了和实验样枪比较接近的315毫米导程,使得性能更加接近原枪。经过完全的仿制,中国军队有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狙击步枪。

1985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采用4倍光学瞄准镜,理论上有较高的射击精度。一般而言,在全球军工体系中,尤其是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都会针对其所设计生产的狙击步枪研发专用的狙击步枪弹,用以提高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但是,我国并没有针对79/85式狙击步枪研发专用枪弹,而是采用几十年前的53式步/机枪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枪的射击精度。同时,该枪后坐力较大,持续射击过程中,射手容易疲劳,而且枪身太长,不利于携行,尤其是对于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而言,不利于机动。因此,该枪逐渐被其它型号的狙击步枪所替代。


◎ 56式四联高射机枪的压弹机构(左)和枪机复进的导轨外侧(右)


◎ 56式四联高机的复进簧,看上去比一般枪械的复进簧粗大很多,弹性系数也大得多,这样才能保证复进的持续性


◎ 58式连用机枪采用弹链供弹方式,将弹链供弹机构取下后,可换装53式轻机枪的弹盘供弹,枪管可更换。全枪长1 272毫米,重12.8千克,初速840米/秒,有效射程 000米


墙外飘香80式

无独有偶,越军不但给我军送来了第一款制式狙击步枪,还为我军送来了一挺新式通用机枪,这就是我军在越南战场上缴获的苏联PKM通用机枪。PKM是1969年苏联武器专家卡拉什尼柯夫在PK机枪基础上设计的改进型,PK是1966年前后苏联用来取代RP46连用机枪和SGM营属机枪而装备的,其工作原理与AK47突击步枪相同。我国军工科技人员开始测绘这款机枪,1979年开始仿制,1980年通过设计定型,1983年通过生产定型,最终命名为1980年式通用机枪。该枪一次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它继承了AK系列步枪的传统优点,动作可靠,容易分解保养,布局紧凑,线条流畅,抛壳窗以及弹链进出口处均有防尘盖,平时处于防尘状态,在枪内机构运动时,防尘盖才会打开。

后来,由于越南战场上缺少新的连用机枪,我军便在现有的80式通用机枪和67-2式通用机枪之间进行选择。与原型的PKM 一样,80式机枪也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点,在成都军区步校队与67-1式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结论是80式机枪的射击精度、寿命完全能满足战术、技术使用要求,优于67式机枪。随后在全国几大军区同时做性能对比试验时,80式都和67-1式相当,甚至略占优。但是,考虑到装备的继承性等问题,80式并没有能够取代67-2,而是仅仅供一些特种部队、空降兵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使用,剩余部分主要出口。令人欣慰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80式通用机枪以其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在海外市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直到今天还在大量出口,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仿制的80式通用机枪销量甚至超过了原产的PKM。

随后,我国在1980年式通用机枪的基础上仿制苏联PKT机枪(即PK机枪用于坦克上作为并列机枪的版本),1986年设计定型,1991年投入生产,被命名为1986年式7.62毫米车装机枪,主要用作坦克的并列机枪,如99式主战坦克的并列机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上述的中国仿苏的武器装备当中,笔者有幸拆装过几款经典枪械,如SKS半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56式四联装高射机枪等,从拆解程序上来说,都很容易上手,其原因是机构的灵巧度非常高。这些武器到现在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但是现在再看依然是很难被超越的经典,它们的设计思想达到了当时很多兵器设计师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我国制式武器的仿苏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持续到80年代,甚至于自主研发的81式枪族都有苏联轻武器的影子,被称为“81式AK”。而且,我国的创新之路比较艰难,从63式自动步枪的诞生到撤装,狙击步枪事业受限于工业水平而一度滞后,都是中国军工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从口径上来看,我国武器直到20世纪80年代依然深受苏联影响,使用7.62毫米枪弹,一直到95式枪族的问世,才终于有了中国特色的自动步枪。

每一个大国,它的崛起之路都不容易,而欲强国,必先强军。中国军工以仿苏为基础,不等不靠,将苏式武器的精髓发扬光大之后,走上了自主研发的竞争之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科技只有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战争中才不会受制于人,向那些披荆斩棘的前辈们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军工的今天。


◎ 79/85式狙击步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的两山轮战中,我军战士就使用了1979年式7.62毫米狙击步枪,并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


◎ 80式通用机枪的重机枪状态,由图可以看出该枪作为轻机枪使用的脚架处于收起状态,拆掉三脚架之后使用两脚架即可转换为轻机枪状态


[编辑/何 懿]

上一篇回2016年6月第6期目录 下一篇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 2016 毕业论文网 > 苏式魅影新中国制式枪械